信息公开目录

重庆师范大学“十三五”事业发展总体规划

来源: 作者: 编辑:
发布日期: 2016年10月31日 15:30 点击数: 916

重庆师范大学

“十三五”事业发展总体规划

“十三五”是学校内涵发展提档升级的攻坚期、转型发展的深化期、内部治理体系的优化期和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提升期,面对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积极适应新常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以来历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国家“四个全面”战略和重庆市建成国家中心城市的综合定位目标,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要求,结合学校发展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

(一)“十二五”回顾

“十二五”时期,学校站在建校六十周年和更名师大十周年的历史节点,面对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认真总结办学经验,深刻剖析现实问题,扎实实施“内涵发展提档升级”战略,扎实推进《重庆师范大学“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顶层设计与内部治理达到新高度,学科专业建设迈上新台阶,人才培养取得新成效,科学研究取得新突破,师资队伍建设取得新成绩,对外合作交流实现新跨越,职业教育迈出新步伐,办学条件得到新改善,民生保障达到新水平,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开创新局面,为实现“特色鲜明、西部前列、国内有重要影响的教学研究型师范大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国家重点学科尚未实现突破;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与预期设想比较还偏弱;高端领军人才队伍未取得重大突破,民生改善与教职工的期待还有一定距离。我们正视问题,剖析差距,凝聚全校师生员工的智慧和力量,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实现学校新的发展。

(二)机遇与挑战

1.发展机遇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战略为学校转型发展提供新思考。深刻理解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特别是全面深化教育改革为高等教育发展释放出的巨大活力。一方面,为高校自身加强供给侧改革提供了新思路。另一方面,为解决我校以传统师范思维办学的单纯模式提供了机遇。

“双一流”建设为学校发展带来新机遇。国家将从分级支持、动态支持、合力支持三个方面鼓励和支持不同类型的高水平大学向学科差别化发展。同时,重庆在“十三五”时期将大力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因此,只有激发学校内生动力,优化学科结构,凝炼学科方向,创新学科组织模式,才能把握这一新的发展机遇。

创新创业教育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带来新契机。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加大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支持力度,这为我们开展实质性、高水平的国际交流合作,吸引优质教育资源,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不断提升教师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助推高校人才培养改革,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有力支撑。

重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为学校发展搭建新平台。近年来,重庆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质量令人瞩目,全市正在打造与城乡统筹直辖市相适应的高等教育强市。作为重庆市唯一的师范大学,要高举直辖市师范大学旗帜,充分珍惜难得的机遇、把握发展战略重点,在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长江经济带战略、打造内陆开放高地中积极发声,有所作为。

2.面临挑战

学校发展现状与全面深化综合改革要求不适应带来挑战。中央和重庆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对学校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学校上下如何主动准确把握新形势、新要求,增强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自觉,确保各项改革任务不折不扣落到实处还面临严峻考验。学校必须更加注意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提高师生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释放学校改革红利,防止深陷“中等收入陷阱”的泥潭。

高校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带来挑战。当前高校之间既有合作更有激烈的竞争。一方面,人才的竞争已经达到白热化程度,而学校没有博士学位授权点的现状已成为制约学校当前和长远引进人才的瓶颈。另一方面,师范大学、市内高校你追我赶的竞争态势越来越大、面临的强校越来越强、面临的追兵越来越多,特别是部分起步较晚的院校,横下一条心,果断转型,大有弯道超车的势头,让我们深感“不进是退、慢进也是退”的巨大压力。

信息技术对传统教育手段的冲击带来挑战。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破解制约教育发展的难题,促进教育模式的创新与改革,是国家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的重大战略抉择。当前学校信息技术智能化水平与同类高校还有较大差距,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有效机制尚未形成,也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教育内容为根本的人才培养模式尚未完全形成;以信息智能化提升我校管理工作效率和水平的任务还十分艰巨。

面对发展机遇与挑战,谋划学校“十三五”发展蓝图,必须坚持科学思维和系统思维,辩证看待发展机遇与挑战,更加注重分析发展差距与不足,更加注重保持发展定力与潜力,更加注重兼顾统筹与协调,以创新为动力,迎难而上,增强发展信心,提升整体水平。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牢牢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规律,服务国家战略,服务重庆经济社会发展。坚持内涵式发展和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第一要务,不断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全面推进教学研究型师范大学建设,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改善民生,不断增强广大师生员工获得感和幸福感。

(二)发展理念

发展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十三五”时期破解学校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实现发展目标,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

坚持创新发展。不断推进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各方面创新;深度开发师生创新潜能,有效释放人才、资源等创新要素的活力。

坚持协调发展。增强学校总体发展格局的特色性,协调处理好“三驾马车”与“三大板块”发展的内在关系,注意促进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的耦合性,促进学科建设与队伍建设的系统性,促进学校发展与服务社会的关联性。

坚持绿色发展。以绿色发展推动学校文化建设,深化内部治理,完善管理体制机制;建设资源节约型的绿色校园,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

坚持开放发展。以开放发展推动对外合作交流、汇聚育人资源、增强办学实力;推动产学研融合,拓展对外开放领域,不断完善校校、校地、校企合作,与境外开展多领域互利共赢的务实合作。

坚持共享发展。营建整体合作、全面发展、和谐共生局面,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学校发展与师生成长同步推进,民生福利与学校声誉稳步提高,增强师生获得感,增强发展凝聚力。

(三)发展目标

“十三五”期间,学校要继续保持较快发展,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到2020年,立德树人效果显著,人才培养质量大幅提升,优势学科汇聚高端人才,教学科研团队高效运行,科研集群优势和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开放办学更加活跃,社会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办学水平核心指标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成为博士授权培养单位,综合实力进入全国高校前200名,位列全国师范大学中位线行列,“双一流”建设和转型发展取得重大进展,强化“两轮驱动、三驾马车、三大板块”的特色办学格局,基本建成特色鲜明、西部前列、在国内有重要影响的教学研究型师范大学。

三、重点任务

(一)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坚持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高质量完成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推进人才培养综合改革,强化教师教育特色,教师教育实行职前分类培养,构建职前职后一体化课程体系,提高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质量;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打造非师范专业品牌,促进非师范专业应用转型;完善开放办学新格局,形成开放办学新机制;推进学习资源信息化集成,强化创新创业教育;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营造良好学习风尚,全面提升学生工作科学化水平;建立就业服务长效机制,优化就业质量评估体系,拓展和优化就业基地。大力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加强研究生课程资源建设;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强化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控。扩大留学生规模,提高留学生培养层次,扩大学生海外学习和海外就业的规模与范围。

(二)大幅提升科学研究水平

加强科学研究与创新,围绕国家战略、科技发展重点领域及优先主题,培育原始创新方向,培育前沿技术创新团队;围绕区域发展定位和重庆市战略新兴支柱产业发展动态,积极推动技术服务创新,构建综合性区域创新服务模式;组建协同创新研究平台,实现重点领域关键技术的突破,推进面向特色行业的高水平智库建设;坚持科教融合,以科研优势支撑重点学科与特色专业建设,加快科技资源向教育教学资源的转化,大力发展众创空间支撑师生创新创业;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完善科研奖励报酬、股权激励制度,改革科技人才评聘方式;以培育为重点,以争取国家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重点项目、国家级获奖成果为突破口,取得显示度高并在国内有重要影响的标志性成果,增强科研核心竞争力。

(三)切实推进学科专业快速发展

契合国家和重庆的发展战略,实施分层次学科发展,优化学科结构,凝练学科方向,提高学科整体实力;全面完成博士中期立项单位建设任务,申博学科成功增列博士学位授权点,进入全国师范大学平均水平行列;扎实推进重点学科建设,提升学科水平;积极推进特色学科建设,有序推进新兴交叉学科发展,打造一批艺术文化产业学科群,培育一批应用型人文社科学科群,扶持一批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产业学科群。强化教师教育传统专业优势,增强教师教育特色专业特色,促进非师范专业的应用转型,改革职业教育师资培养模式,优化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培养机制;形成15个左右在西部地区有重要影响力的特色优势专业、35个左右在重庆市有重要影响力的特色优势专业、10个特色优势专业集群。

(四)着力促进师资队伍实力提升

深入实施“师资队伍汇聚提升计划”,创新引进机制,优化激励政策,延揽杰出人才,加大对大师级标志性人才的投入力度;培养一批学术造诣深厚与创新能力显著的高层次人才,国家级人才队伍实现突破,省部级人才队伍总量增加;契合部分二级学院转型发展需求,调整人才引进政策,将引进优秀企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专兼职教师作为校企合作的重要内容,并有计划地选送教师到企业接受培训、挂职工作和实践锻炼;加大青年教师的培养培训力度,推进国内外学习和访学计划,加快推进人才队伍的国际化建设;深化人事考核评价制度改革,队伍绩效水平得到较大提升;改进教师培训模式,不断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加强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与职业化建设,加强学校管理服务队伍建设,提升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

(五)大力加强职业教育

加强职业教育专兼职研究团队建设,加强职业教育测评理论的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与应用推广;全面改革职教师资培养培训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考核方法;以创建重庆职业技术师范学院为抓手,打造西部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高地;实施校企协同创新与服务战略,全面提升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质量与水平;推动中德职业教育联盟建设,广泛参与职业教育国际合作,提升职业教育领域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六)深入推进开放合作办学

全面拓展校地、校校、校企合作领域,探索合作新机制。加大校企合作力度,推进校地合作深度,提升校校合作层级;开展以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完善开放办学机制,有效激发学院参与合作办学的积极性,鼓励相关专业与行业产业、企事业单位、地方区域等协同办学。强化中外合作办学力度,大幅增加实质性海外交流项目;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国际科研合作,建设国际科研平台,完善教学科研人员参与国际合作科研的激励机制;加大境外合作办学力度,积极推进学生海外交流与留学重师计划;充分发挥国家级汉推基地作用,办好海外孔子学院和汉语师范学院,创造条件开设国家急需的非通用语种专业,服务国家外交战略。

(七)着力加强信息化建设

加强校园网建设,提升校园网速;改造校园无线网,实现无感知自动连接;建设学校移动门户,实现大学城校区东区和西区网络顺畅连接;全面推广下一代互联网IPv6应用,积极推进“互联网+”应用,促进教育物联网建设;深化并完善“数字化校园”建设,着力打造“智慧校园”;加强智慧教学环境建设,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加强数字图书馆、数字档案馆和数据中心建设,完善学校综合信息化应用;建立科学规范的信息化管理机制,提高网络和信息化建设管理水平。

(八)着力推进基本建设与后勤服务

启动综合实验大楼、美术大楼、留学生大楼、商业用房、运动场所等建设,完善配套设施;维修改造沙坪坝校区、北碚校区公共建筑及基础设施,满足办学需求;优化校区功能布局,整合校区资源,推进“节约型”校园建设,实现资产保值增值,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平安校园建设,提高人防、物防、技防水平,确保学校安全稳定;推进附中建设,打造附小品牌,建成示范幼儿园;完善制度、强化管理、提高质量,提升后勤服务保障水平。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党的领导,凝聚发展合力

坚持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纪委在反腐倡廉中的综合协调作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合作共事,进一步发挥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和校友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凝聚全校师生及校友等各方面人员,团结奋斗,为学校的改革发展贡献力量。

(二)完善治理结构,全面深化改革

以《重庆师范大学章程》为依据,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等学术组织的职能职责,不断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等群团组织及各民主党派与社会团体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的机制与形式,大力提升依法治教能力和水平。全面深化综合改革,破除制约学校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为提升学校办学水平提供动力支持。全面推进人才培养联动机制、学科建设管理机制、科研管理体制、社会服务机制、人事管理机制、国际化发展模式、教育信息化建设机制、教育资源配置机制、分类考核激励机制、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机制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综合改革,切实取得新突破。

(三)建立经费政策保障,推进规划实施过程管理

“十三五”期间,学校拓宽筹资渠道,多方筹措经费,确保目标任务实现。同时,优化经费支出结构,加强经费使用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率。另一方面,学校加强规划实施过程管理,按照“发展目标具体化、发展路径务实化、发展特色鲜明化、管理模式科学化”的总要求,制定“十三五”规划实施方案,分解目标任务,强化工作责任,形成“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的局面,为实现学校宏伟蓝图作出更大贡献。